10月18日,我队第一批年轻专业技术员外派学习结束,回归工作岗位。这是继队长助理樊艳保到浙江第七地质大队挂职锻炼后的一项合作战略举措。通过选派年轻技术骨干,深入七大队野外项目部,学习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经验、技术方案编制与质量管控措施。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是我队“人才强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人才培养开创了一个新模式,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有的放矢,量身定制岗位
8月7日,队长许仙龙、党委书记方柏青主持召开外派学习专题会,重点对地环院2名外派年轻技术员包亮亮、赵俊进行思想动员和具体工作实务指导,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虚心学习,增长本领。外派人员要以专业为基础,学习先进技术和项目管理、开拓市场的新理念;二是了解信息,搭建桥梁。做好产学研方面的交流,将好的项目、好的资源“引进来”;三是严于律己,展示形象。要严格遵守七大队组织纪律和管理规定,并将我队务实、勤奋、苦干的精神体现到工作之中。
此次选派学习锻炼是从我队实际需要出发,在中共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治理条件下,重点拓展地环灾业务。通过合作交流,七大队具有这方面的特色产业,有利于我队年轻技术员的快速成长。本次选派的年轻技术骨干具有专业特长、个性特点和吃苦耐劳精神,队上也做到因才适用、量身定制、定向培养,起到“锻炼一个人,促进一班人,带动全队人”的效果。
潜心笃志,千锤百炼始成
包亮亮到岗后,参与中石油金丽温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评估项目。该项目全长200km,每300-500m开展一个点的地质条件、地灾环境调查。他在朋友圈里晒出8月10日到9月2日的野外项目工作历程,一张张照片背后显示的是一线工作的心酸历程,山路高陡、交通不便、天气恶劣、饥饿与险峻,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学到了许多七大队人在项目质量上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的敬业品格。一套完整的质量把控体系首先来自于项目组的自审,从实体负责人到总工,再到专家组,每一步都做到严格审查、严格把关、修改批注、反馈信息。参与项目工作的经历,使他深深感悟:“质量就是脚,市场就是路,脚好才能走起来,路宽了才能跑起来”。
赵俊在2个月的时间里参加了“桐庐县滑坡治理勘查设计”项目,现场踏勘、地形测量、制定勘查方案、工程地质调绘等,每一个环节都亲身经历,积极参与。他所在的项目部是一个专业型的管理团队,严格遵守项目进度和时间安排,各项其责、责任到位,施工现场配备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国土局驻派专人监管和工作协调,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敬业。经过这个项目的打磨,现在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有更多机会可以再进行这样的学习锻炼。
对标先进,归来主动作为
我队外派人员在项目实战中开阔了眼界,经受了锻炼,不仅增强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可贵的是解放转变了思维观念和做好项目的理念。这些新思维、新理念,通过与更多同志分享,为相关部门工作提供参考,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助力单位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
通过外派人员挂职、培训、学习,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队同七大队保持了密切联系,增强了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近日,地环院牛强强院长受邀七大队参加了浙江地勘局委托武汉地大承办的“地质灾害防治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这是他继9月4日参加七大队三季度技术交流会后又一次参加地灾治理现场教学交流会。深化两个单位之间的战略合作正在持续推进,对标先进,于青春时,学不可以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